메뉴 닫기

初探美日韓技術同盟的“邊界”問題

 

初探美日韩技术同盟的“边界”问题

 

  在全球化时代,人们似乎习惯性地认为生产分工是市场自发的行为,因而技术也随着资本的流动而转移。然而,恰恰是在推动全球化启动和高速发展的一些发达经济体出现了反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呼声。2018年美国对华贸易战的开启可以说是一个承前启后且具有时代意义的标志,即美国向国际社会表明其对既有的多边体系产生了一些根本性的不满。因而,不论是最终未果的TPP还是IPEF,都表明美国似乎在中国经济崛起和雄心增长的情形下,认真考虑是否需要通过构建新的多边或“小多边”体制来限制中国的技术进步。

  显然,从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来看,对华经贸往来乃至技术合作愈发带有“价值判断”的色彩。即:先进的、核心的技术只能在“持共同价值观的(like-minded)”盟友间分享。例如,2024年2月23日,美日韩三方代表在美国驻日大使馆举行美日韩工商界出口管制负责人三方会议,共同商讨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共同进行技术管控的事项。而几乎是同时,同样在俄乌冲突爆发两周内之际,美国商务部BIS(工业与安全局)、美国财政部OFAC(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分别更新了各自的实体清单,而二者均涉及包括中国在内的多国实体。有观点称此举标志着全球供应链从“和平模式”转变为“战争模式”。

 

 

  自冷战后的经济全球化开启以来,国家间的经贸往来和技术合作从未有像今天这样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美国似乎已经下定决心利用“持共同价值观的”盟友体系来(再次)防止核心技术的扩散,特别是防止流向中国。

  但是,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即美国主导的技术同盟的“边界”问题。第一,在经济全球化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的今天,究竟要“严防死守”哪些技术?第二,在区域经济合作趋势日益凸显的当下,技术封锁的“攻守同盟”是否能够始终团结一致?

  除了对韩企仍有巨大吸引力的芯片市场外,再以航空业韩国对华贸易和技术合作为例。2月25日,大韩贸易振兴公社发布的《中国航空产业动向及韩国企业进军方案》报告指出,2023年1月至10月,韩国对华航空零部件出口额为5403万美元,同比大增53%。该报告还指出,中国航空企业目前主要从韩国进口复合材料、钣金成型零部件、机翼零部件、铝钛制机身结构等,而随着中国航空市场规模逐年扩大,同时中国飞机制造企业有将供应链从北美、欧洲转移至中国周边国家的迹象,韩国零部件厂商将有机会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

  这或许是一个值得持续解读的案例。航空技术既可用于民用,亦可涉及军事。韩国企业高度关注中国航空市场是否会引起其盟友美国的联想?或许韩国有自身的商业利益和国家政策立场,但这也似乎从一个侧面表明美国与其东亚盟国建立的技术同盟似乎始终存在一个“边界”问题,即过于严苛,就有可能间接损坏盟友甚至自身的利益;过于松散,则名不副实。对坚持对华“技术封锁”的政策制定者们而言,如何把握“边界”,实在是一个十分棘手但似乎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 상단의 [작성자명](click)을 클릭하시면 저자의 다른 글들을 살펴보실 수 있습니다.

 

관련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