메뉴 닫기

政治互信:美中關系中難以恢複的無形資產?

 

 

 

提要:恢复大国间“必要的政治互信”是美中两国当前的要务。

 

不久前,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就美国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发表了一场重要的演讲,并用“投资(invest)、协同(align)、竞争(compete)”等三个关键词来描述白宫当前及未来的对华政策基调。一如既往,布林肯的演讲特别是其对中国的外交政策和相关行动的批评遭到了北京方面的反驳与指责。北京方面认为,美方的指控与批评都是毫无根据的。北京一贯认为,美国所指的遭到中国破坏之国际规则秩序(rule-based order)实质上是美国主导的单方面的、片面的、狭隘的规则体系,并且早已不符合当今的世界政治现实。

美中关系发展到如今的地步,可以说是非常不幸地印证了权力转移理论当中关于崛起大国(中国)对于守成大国(美国)主导之体系及规则秩序的“满意度”(degree of satisfaction)的变化能引发一系列重大后果的论述。尽管受到一些批评,但奥根斯基(Organski)开创并经过塔门(Tammen)、库格勒(Kugler)、Woosang Kim等众多学者合力构建并发展的权力转移理论仍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巧妙地回答了崛起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权力困境”以及可能面临的政策选择。与传统的权力转移理论学者的观点有所不同,早在2008年,美国学者G. John Ikenberry就在《外交事务》杂志上撰文指出,对于崛起大国而言,西方秩序有着强大的适应能力(a remarkable capacity to accommodate rising powers)。在经历了特朗普时期离经叛道的“政治混乱”之后,美国拜登政府似乎正在倾尽全力去恢复这个所谓不可思议之强大的西方秩序,而其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目标似乎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

实际上,美中两国之间的“政治互信”几乎降到了历史的最低点,并且在几乎所有涉及两国的重大地区和全球议题上都存在重大的分歧。尽管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等极少数议题上存在合作的空间,但考虑到作为排名世界前两位经济体的美国和中国的综合实力与影响力,最应引起忧虑的是两国之间曾经存在的“政治互信”抑或“政治默契”当前几乎荡然无存。不论华盛顿和北京如何定义并在实际的国际事务中界定自身的核心利益,当前这种“否定对方一切”的双边状况实际上并不符合美中两国的切身利益。例如,台湾问题是关乎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同时也是美国的重要价值与地缘政治关切之一。但当前台海局势的紧张对峙有可能让华盛顿、北京和台北陷入一场任何一方都不愿看到的武力冲突。为了自身的核心利益,北京将不惜一切代价,而在强硬政策的支撑下,华盛顿也可能将以某种形式介入台海冲突。最终,在一场实际上并不对等的利益冲突所引发的对峙中,各方的利益可能都将受到巨大的损害。这一切可能都源自美中两国对双方“政治互信”逐渐丧失的“放任”或至少是一定程度上的“漠视”。

因此,在大国政治中,除了自身的核心利益(如领土、经济、意识形态、价值观等等)外,一定程度(哪怕是最低程度的)的并且是稳定可持续的“政治互信”也应当被视为是大国政治中十分宝贵的“无形资产”。有形资产,比如经济活动及其产出物、相互贸易往来等等,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协商、谈判恢复。但真正的“互信”往往是无形的,因而是可以脆弱而难以恢复的。因此,在当前的局势下,作为对地区和世界和平与稳定都负有重大责任的美中两国特别需要通过客观上十分有限的渠道在一些关键的议题上去恢复哪怕是最低限度的“相互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重新逐步构建起“大国间必要的政治互信”。

 

 

 

※ 상단의 [작성자명](click)을 클릭하시면 저자의 다른 글들을 살펴보실 수 있습니다.

관련글